一名82歲阿婆因反覆血尿求診,膀胱鏡檢查顯示多發性膀胱腫瘤且靠近尿道口。一開始接受經尿道內視鏡膀胱腫瘤刮除手術,病理報告發現已經是第二期膀胱癌 (即深部的肌肉層侵犯),日後追蹤仍有腫瘤復發情形。
[Dr. 陳 說明]
膀胱癌的表現通常為無痛性血尿,必須透過膀胱鏡診斷,若癌細胞未侵犯肌肉層即為「表淺性膀胱癌」,這種情況只需刮除腫瘤、灌藥治療、定期追蹤即可;但若是侵犯到肌肉層的「侵犯性膀胱癌」就必須根除性全膀胱切除。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指的是將膀胱、攝護腺或子宮完全切除,骨盆腔淋巴也要完全根除。
由於是第二期膀胱癌,所以跟病人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施行根除性全膀胱切除,但膀胱切除後尿液從哪裡排出呢 ?
[Dr. 陳 說明]
醫師將患者膀胱切除後,一般有「迴腸導管尿路改道術 (ileal conduit)」跟「人造新膀胱重建術 (neobladder)」兩種替代方案,「迴腸導管尿路改道術」是在移除膀胱的同時,取下一段迴腸,一端接在輸尿管,另一端拉到腹壁上做成一個造廔口; 而人造新膀胱(neobladder)則是藏在體內,病人仍可從尿道自然解尿,但因為是腸子做的新膀胱,所以早期可能會有腸黏液阻塞而需自我導尿。聽起來好像人造新膀胱比較自然,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人造新膀胱(neobladder)。哪些人不適合呢 ?
- 腎功能不好 (容易酸中毒)
- 年紀太大或生活自理有困難者 (走路都有困難了怎麼自我導尿 ?)
- 腸道有病變
- 腫瘤侵犯至攝護腺遠端(男性)或是侵犯至膀胱頸(女性) (因為容易復發)
因為阿婆的腫瘤就長在膀胱頸旁,所以不太適合人造新膀胱(neobladder),於是採取迴腸導管尿路改道術(ileal conduit)來做尿液分流(如下圖)。
傳統開刀手術切除膀胱,必須在腹部進行20公分左右的切口(如下圖),才能進行膀胱全切除與骨盆腔淋巴腺切除,但阿婆使用達文西手臂腹腔鏡手術,僅須在腹部做5個約1公分的切口(如下圖),即可將膀胱、子宮與淋巴節全切除,並利用小腸重建迴腸導管尿路改道術,手術過程全部在腹腔內一氣呵成。但是……….一定有人覺得醫師在唬爛,一定會問切除的膀胱跟子宮從哪拿出來 ? 答案是從陰道拿出檢體然後再將陰道口縫合起來。
因為傷口小出血少,所以病人復原期縮短。阿婆術後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動,護理師問阿婆要不要打止痛藥,阿婆回答:「我又不會很痛,為什麼要打止痛藥 ? 妳不知道打止痛藥腎臟會壞掉嗎 ? 」 @@ ………………
留言列表